創業難,難于上青天。很多人拼盡全力,卻還是九死一生。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創新也好,創業也罷,邁出第一步,往往是最困難的。
在企業的初創階段,我們要注意哪些戰略和戰術呢?又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呢?且聽“阿里參謀長”曾教授的分享。
曾鳴先生是阿里巴巴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、湖畔大學教育長,同時,他也是中國互聯網近二十年發展的研究者和深度參與者
— 1 —
你處在哪個階段
戰略并不是“放之四海而皆準”的。每個創始人都要明確自己正處于哪個階段。不同的階段,戰略的打法完全不一樣。
曾教授把戰略分為了四個時期。每一階段,企業的主線、風格、重點各不相同。
01
0-0.1 戰略嘗試期
戰略嘗試期的核心是創新、試錯。
這一階段最重要的、引導公司向前走的,是vision(愿景和方向)。
重點是盡快找到一個切入點。有了切入點,才能給公司帶來正向的積累,公司才能活下來。不然,都是無用功。
第一階段最依賴的,當然是創始人。這時候,資本的杠桿發揮不了太大作用。很多公司陷入問題,是原型的樣子還沒有出來。此時錢多只會壞事情,因為你大手大腳地鋪開試,但沒得到有效的反饋。
02
0.1-1 戰略成型期
到了第二階段,戰略逐步成型,這時需要結構化思考的能力,把第一階段看到的方向和亮點聚合起來,避免混亂。
團隊要走向共識,讓戰略共識成為公司向前發展的指導工具。
這里,需要找到一個引爆點。快速規模化發展,引爆點非常重要。
03
1-10 戰略擴張期
引爆之后,進入戰略擴張期。光靠團隊已經不夠,要依賴組織。
組織和成型的戰略要匹配。戰略不能是模糊的想法、或者團隊認識,而要能夠被傳達、分解,為大多數基礎員工所了解。
戰略要清晰到可以變成業務模式,在業務模式中了解自己創造什么價值、靠什么賺錢。
第三階段的重點是,要找到發展的杠桿,比如資本的杠桿。
04
10-N 高效執行期
到了高效執行期,公司要做的是不斷優化自己的戰略,升級迭代。
此時,要有平臺思維,將業務模式轉化為運營模式。
公司加速度增長,要依靠強有力的企業文化,將人們凝聚起來。
— 2 —
0-0.1,通關大法
一個事物從無到有,很難。從0到0.1,是企業DNA形成的關鍵階段,很多公司往往要孕育兩三年的時間。這需要我們安靜下來去面對。
在0-0.1的階段,最關鍵的挑戰就是,如何科學有效地找到切入點。在創業早期,由一個模糊朦朧的感覺,到擁有一個相對清晰的“誰是你的核心客戶,你創造什么價值”的思考,非常關鍵。
起步伊始,需要不斷地試錯。創新都要試錯,這是必須要花的成本,但是代價往往非常高。有些初創企業試著試著,錢也沒了,人也散了,自己越來越沒信心。那么,怎樣才能高效地試錯呢?
01
眼要高,手要低
早期千萬不要追求清晰的戰略和商業模式。一切都是混沌初開,不可能有清楚的戰略,更不用談一個復雜完整的商業模式。
在0-0.1階段,不要苛求干凈、漂亮、清楚,也不要指望一步到位。這是一個逐步磨的過程,要捏軟柿子。先從邊緣的軟柿子開始捏起,捏多了,自然可以捏更硬的。如果一開始就啃硬骨頭,一般會變成先烈,因為你成了別人的樣板。
最難的就是眼高手低,你要雌雄同體——要有宏觀思考的能力,保持對未來的想象力和大的格局,又必須腳踏實地,從非常小的點切入。
眼高,指的是戰略、遠景。要站得高,看得遠,有前瞻性。
手低,指的是執行層面。要有真切的體感,并著眼于關鍵細節。
戰略一定要落地,不要空轉。虛的實了做。一開始,不要怕事情小,要敢于從小的地方切入。但是切入之后,要有放大的可能,而不是越切越小。
想的時候,不妨大一點、遠一點;做的時候,不妨小一點、準一點。這樣,你才有機會攻下第一個山頭,讓公司運轉起來。
02
試錯一定要基于愿景
我們要試錯,但不要盲目試錯,得避免瞎打誤撞的跟風。
科學的試錯,是通過實踐對未來的vision(愿景)進行不斷的試驗和調整,直至找到未來在今天的“映射點”。即從這個小點切入,最有可能演化到未來的結果。這是個聚焦的過程。
一定要有一個vision作為試錯的前提,否則,試了也白試。只有基于某個基礎去測試,才有迭代的路線和方向。
如何才能擁有vision呢?其實,尋找vision的動作本身就能給你帶來 vision。你天天看未來,久而久之,自然會有感覺。
試錯,是為了找到未來在今天的映射點,這個點才能帶你走向未來。用一個專業的詞,就是disciplined learning(有紀律性、目的性的試錯)。由結果和目標,倒推至當下的行動。
vision式的動作,比靜態的vision更重要。你要做足夠大的企業或生態,得有足夠大的vision來支撐。某種意義上,阿里巴巴的特點在于:馬云一開始就定了一個特別廣的愿景——“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”,套到哪兒都可以。
但里面還有一句話,是“用互聯網的手段改造商業”。互聯網不斷在變,改造的手段就不一樣。商業不斷在變,所以生意機會更多。每三五年,阿里就密集思考未來,以vision的角度來思考現在的事業。
03懸崖邊的狂歡
試錯需要時間和空間。一個公司要是以三個月或三個星期作為周期,根本試不出像樣的東西,還導致公司整體很焦慮。
創業公司的緊迫感是要有的,但是不能彌漫到組織的每個環節,不然就擠壓了創新、試錯的空間。CEO即使沒有辦法,也要頂著這個壓力。就算沒錢了,也要談笑風生。
最終靠什么闖過去呢?矢志不渝的信念。阿里有句土話,叫做“相信相信的力量”。美好未來是需要相信的,相信了,才會去做。做后,才能證明是對的。
在創業初期,無論找員工、還是合作伙伴,你會發現,能夠跟你團結在一起的,都是無產階級,都是一無所有的人。正因為沒有,才會破釜沉舟,一起去拼命。“vision(愿景)是拿來挑戰的,不是拿來證明的。”有時,相信比能力更重要。
淘寶早期跟美特斯邦威聊的時候,馬云也出面了,至少談了四年,對方才覺得可以到淘寶開個店試一下,前期根本不信。
創業得有激情,沒有激情的話,你走不遠,扛不過那么多坎。還要有樂趣,如果做得沒有樂趣,你也做不下來。沒有那種enjoy(享受)的感覺,堅持不了太久。
04
自我懷疑下的自信
創始人經常處于這樣的狀態:有時候,覺得自己是對的;有時候,覺得自己想的全錯了。萬一把公司帶到坑里怎么辦?什么時候該民主?什么時候該獨斷?是堅持,還是放棄?是觀望,還是決定?
其實,最難過的坎,就是這個——極端的孤獨、極度的自我懷疑,又必須且只能相信自己。
如何提高心力?如何保持適度自我懷疑下的自信?這本身就是自我修煉的一個過程。
勾勒出一個大產業未來發展的藍圖,并找到可能的切入點,是非常困難的創造性工作,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偶然性。基于熱愛和使命感的人,才有可能享受創造的痛苦。想很快就收獲的團隊,基本無法忍受這個階段的煎熬。
創業初期的競爭,主要是挑戰自我的過程。通過挑戰自我,逐步建立起真正的自信。
這幾年,互聯網發展和傳統結合越來越緊密。有的人行業經驗比較強,有的人互聯網經驗比較強。有的人懂平臺思維,但不懂商業;有的人懂商業,但不懂平臺思維。在這個過程中,自己的優勢怎么保持,什么時候去聆聽,怎么把這些東西糅合在一起,成為團隊的智慧,都非常考驗大家的努力。但是,也要適當保持游戲的心態,走完這段艱難孕育之路。
資料來源:
1.曾鳴:“從0到0.1,卓越企業的孕育”主題演講,2016年11月18日,優酷視頻、喜馬拉雅、淘寶教育直播。
2.《湖畔大學曾鳴演講:從0到0.1最難,偉大如何孕育于此?》,筆記俠,2019年1月31日。
推薦
了解更多“公開課”和“企業內訓”請添加客服微信進行溝通。